【解说】对于老一辈陕西人来说,能随口哼几句秦腔是社交的“最低门槛”。每逢庙会、集市,摊位聚集的不远处,必有搭台唱戏的“场子”。从正午到黄昏,台上一声秦腔开嗓,台下人潮久久不散。可谓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,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”。
(资料图)
秦腔又称乱弹,被誉为中国梆子声腔的鼻祖。宽音大嗓,唱腔兼备慷慨激越与细腻柔和,因此也被网友称为“中国最古老摇滚乐”。2006年,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中国—中亚峰会期间,自西安易俗社传出的悠悠秦韵再次“刷新”了人们对秦腔的认知,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这个百年剧社。据悉,易俗社创立于1912年,它是中国第一个集戏剧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,也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。
【同期】西安易俗社原社长 冀福记
我认为易俗社它的产生是近代我们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带有典型的、楷模的文艺团体。(它)开创了以学文化、学技艺,这两者相融的一种新型的秦腔演员培训的体制,为易俗社在仅仅是建国之前就培养了500多(人才),而且这些人员都遍及西北五省的各个重要的社团,所以易俗社它的产生是(当时)这个时代的需求。
【解说】怀着普及教育的初心,易俗社50余名编剧,先后共创作、改编秦腔剧目数百本,从露天舞台到都市剧场,从生旦净丑平分秋色到生旦为主、净丑为辅,他们让秦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,也满足了不同时期人们对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,也让秦风秦韵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。
【同期】西安易俗社原社长 冀福记
我悟到易俗社的艺术和精神就在于“原汁新味”。原汁是什么,就是要我们要传承秦腔的本体艺术;新味,我们一定要创作表演这个时代人们爱看的好戏。演出以后观众感到既是传统的又是新的,这是我们戏曲应该做的,就是认真的挖掘、改编、提升、排练,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的戏剧剧本的资源。
【解说】如今的易俗社历经了改制转型,队伍不断壮大,更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加入,今年26岁的秦腔演员张倩便是其中之一。据张倩介绍,随着时代的发展,秦腔的舞台也在发生变化,已和儿时记忆中大不相同。
【同期】秦腔演员 张倩
比如说舞台它的造型方面,现在咱们的这个舞台更多的融入了这种话剧的这种展现形式,你像传统的戏曲,它可能就是“一桌”而已,就比较简单化一点,但是现在的这种的戏曲舞台上,我们把它就比较写实化了一点。然后现在在这种新型时代的发展下,我们也融入了一些像歌剧,这种音乐剧把它融入进去,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听懂它。
【解说】近年来,秦腔正以多种形式发生“蝶变”。其中包括经典剧目《三滴血》“变身”3D电影;推出“动漫+摇滚+秦腔”的传播新视听等内容,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这一古老戏剧文化。
梅镱泷 杨英琦 西安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