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建950个停车位,
(资料图)
如何做到不患寡而患不均?
颛桥镇银都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张学军
银一居民区建于1995年,共辖7个新村4652户居民,总人口约2万人,是颛桥镇城市化最早最大的老小区。此前,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改造等,小区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每一项决策的执行、每一个项目的推动、每一次问题的解决,都牵扯各方利益,有时候老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新问题,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,探索出治理新路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。
新建了950个停车位
小区里还存在停车难问题
如今,居民区人口众多,停车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,屡屡被居民诟病。作为党总支书记,我通过实地走访调研、召开多方群众座谈会、居民议事会以及微信群征集意见对绿化进行了调整,新建了950个停车位。
谁知有车的不少住户抢占先机,纷纷安装了地锁。这下,没车的住户以“汽车尾气排放的受害者”为由,也纷纷出招进行“阻击”:有的在家门口的停车位里堆物、晾晒衣物,有的在门口摆上助动车,还有放置凳子、椅子的;甚至干脆把车停在环路上,造成交通堵塞。
问题解决前小区车位状况
如何解决“停车难”再次成为家园自治的焦点。“有事好商量议事会”也在这个背景下产生。议事会议事的内容属于社区自治范畴吗?是涉及居民利益最直接、最关心、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吗?大家可以毫无保留的畅所欲言吗?……结合居民区实际,我又制定了九大议事规则:“公共事务”规则、“议题公示”规则、 “干系人健全”规则、“发言有规矩”规则、“尊重、理性”规则、“方案优先”规则 、主持人“中立均衡”规则、“少数服从多数+过半数”规则和“公示+执行+回馈”规则。
“有事好商量”
从七嘴八舌到有效发言
小区停车位如何分配和管理?如何形成长效机制?围绕这三个议题,我开展了走百家门、识百家人、知百家事的走访调研,把受益者(有车)和受影响者(没车)的居民代表请到“有事好商量”议事会,大家分别从居民自治、管理主体责任等各自的“角色”“地位”,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,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与以前的“七嘴八舌”无序发言不同,我们要求发言人,不能只表述观点,还要提供解决方案,可以不同意别人的方案,但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取代,不能仅仅表示反对,否则,反对无效。这是反对方提案原则。
问题解决后小区车位状况
会上,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,并在会议纪要上一一签字。会后,业委会迅速行动,对《银都苑第一居民区机动车辆管理规定(讨论稿)》进行修改,并按照规定程序征询广大业主的意见后正式实施;物业公司也加强了日常停车管理,如在转弯及路口通行“盲区”设置警示牌。临时停车中属于探望老人的家属车辆也按车辆管理收费办法实行,并人性化核实发放每月免费2小时的爱心卡。
此外,居民区“三驾马车”单位也连续出招,拔掉了地锁,清理了停车位里的乱堆物,居委会则通过组织每月14日、28日两天全小区志愿者“爱国卫生日”行动,整治乱停车,乱堆放等违章行为。
关于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
搭建平台,破“居民对社区建设不关心”之局。社区治理的关键是解决问题,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居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。“有事好商量议事会”是一个平台,让居民“走出来”,了解社区情况,提出各自需求和想法,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。
公开透明,破“居民对社区事务处置不理解”之局。过去的社区治理方式,往往是遇到问题,居民的意见、想法居委不知道,而居委处理问题的酝酿过程及结果,群众也不知晓。“有事好商量议事会”从议题的告示到处置的反馈,以“全过程”公开透明的方式,有效提升居民的认可度和满意度。
制度创新,破“居民参与自治水平不足”之局。“有事好商量议事会”以辩论会的形式,通过听取不同的意见,开拓大家的思维,提高议事会“解题破局”能力,提高居民自治水平。通过“有事好商量”议事会,居民们也将从“七嘴八舌”中日益领悟和掌握“议事之道”,从而从“有事好商量”迈向“有事会商量”。一碗水端平了,老百姓就会服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