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的进度条已经刷新过半,提前盘点年度热词,“人工智能”(AI)必然有一席之地。随着ChatGPT-4和Midjourney V5等AI模型的发布,AI不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触及的技术,而是在科技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各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应用,因此有人称2023年为“AI新元年”。
人工智能赛道持续升温,各地争相入局,以抢占发展先机。当前,山东的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势头如何?哪些市表现突出?有何亮点?透过以下几组最新数据,相信可以窥得一二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5月31日,我国现存77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地。其中,广东省现存11.1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占比14.4%,江苏省、山东省分别现存6.6万家、5.6万家相关企业,分占8.6%、7.2%,位列国内省份前三。前十地区合计现存52.9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合计占比达68.6%。
(资料图片)
看分布,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本身的创新和科技优势,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孵化及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保障,因此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多集聚在此,TOP10区域中有7家位于东部沿海。
近十年,伴随人工智能赛道多轮技术革新,行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,山东人工智能市场扩容明显。2013年至2022年,山东累计新注册53352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其中,2020年至2022年期间新注册的有45568家,占十年总量的八成半。
2020年,山东投入人工智能赛道的企业迅速增加,全年新注册8315家相关企业,同比激增199%。在此基础上,2021年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进一步同比增加118%至18140家;2022年全年,新注册量将近2万家。
评估一个产业,既要看当前发展现状,也要看未来发展潜力。近期,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《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》,综合各城市人工智能赛道融资表现、相关企业存量、专利数量等指标,对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和排名,山东青岛和济南两市跻身综合实力前20强,在北方省份中上榜数量居首。济南市持有专利数量增速仅次于北京,成长潜力跃升至TOP3。
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。山东拥有国家级超算中心、两个国家级的骨干直联点,还有海尔、海信、浪潮等行业龙头企业,国内超过50%的人工智能算力来自济南……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认为,这些都体现出山东已具备坚实的算力基础,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。
济青两市的人工智能产业表现可圈可点,那么未上榜的山东其他城市发展的如何?
在山东,16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均超1000家,济南和青岛两市拥有的相关企业数量超过万家,处于绝对领先地位,两者之和占全省总量近三成。济青之外,临沂、潍坊、烟台三市存量超过3000家,居于全省前列,其他部分城市则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。从2013年至今,菏泽市人工智能企业总量从5家发展到2019家,总量增长了403倍,成为省内增速最快的城市;德州近十年增长了125倍,增速全省第二,当前该市人工智能企业总量已扩容至1391家。
持续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也引来投资者的关注。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可获得资金支持,同时也能够借助投资人的产业资源,形成产业协同,利好行业发展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0年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,人工智能赛道中有221个品牌产品完成超3起融资,总融资频次为1033起。其中涉足芯片领域的品牌产品融资186起,占比18.0%;其次是涉足辅助驾驶领域的品牌产品融资159起,占比15.4%;涉足智能硬件、机器人领域的品牌产品均完成147起,各自占比14.2%,此后依次为数据服务、AI医疗、计算机视觉、AI感知(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情感识别)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。
人工智能赛道披露融资总额TOP20城市可分为千亿级、百亿级、数十亿级3个梯队。千亿级梯队有北京、上海2座城市,北京市在成为融资最高频城市的同时,吸金能力也最强。青岛市凭借披露总额超140亿元,超过合肥市,位列梯队第六,同时登上总榜前十。
政策支持频频加码,创业者不断涌入,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当前,山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已超100亿元,形成了从基础支撑、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,但在同时,一些短板环节仍需补充完善。“以济南为例,人工智能产业结构‘口阔、底宽、腰窄’的形态依然存在,人工智能产业算法以及数据处理能力有待增强。”山东中达通电信技术科技有限公司CTO李一平认为,山东行业企业应进一步重视场景应用落地、产业需求对接和产业人才发展,积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,展现创新应用落地的突破性成果。
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出品